德噶明觉禅修中心Tergar Mingjue
  • 首页
  • 关于我们
  • 开心禅
    • 有关开心禅
    • Meditaiton Basic
    • 影音资料
    • Guided_Meditation
    • 禅思专栏
  • 解脱道
    • 佛子行37颂
    • POL-Prayers
  • 供灯供佛
    • 佛教仪轨修持
  • 护持
  • 联系我们
  • centervideo

禪修為何能對治恐懼

10/4/2015

0 Comments

 
    禪修能夠對治負面情緒,並且能將造成痛苦的內在習性斷除。其有效的背後原因是禪修能夠改變大腦內神經元的連接。不斷禪修練習的重復經驗能夠改變腦的運作方式。下文摘自詠給•明就仁波切《世界上最快樂的人》(另譯名《根道果》)
“就痛苦或快樂的體驗而言,認識(腦內)神經元活動似乎是無甚緊要,但其中有幾個細節卻相當重要。神經元彼此聯系時,會產生某種類似老朋友之間的連接;它們會養成彼 此來回傳達同類信息的習慣,就好像老朋友會強化彼此對人、事或經驗的判斷一樣。這樣的連接就是所謂“心的習氣”的生物基礎,類似我們對某類型的人、事物或地方的自動或直接反應。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假設我小時候曾被狗嚇倒,那麽我腦中就會產生一組神經元連接,一方面出現恐懼感的生理感受,另一方面則出現“狗好可怕”的觀念。 下次我再看到狗的時候,同一組神經元就會開始交談,提醒我:“狗好可怕。”這種狀態每出現一次,神經元說話的聲音就會愈大,而且愈來愈具說服力,直到這種狀態成為一種慣性,讓我只要一想到狗就會心跳加速、冷汗直流。
    但是,假設有一天我到一位養狗的朋友家拜訪。一開始敲門時聽到狗在狂吠,接著看到它沖出來在我身上聞來聞去,我可能會感到非常害怕。但過了一會兒之後,這只狗習慣了我的存在,於是跑來坐在我腳邊或腿上,甚至還開始舔我,快樂又熱情到我簡直不得不把它推開呢。
    狗的反應是因為它腦中有一組神經元連接,把我的味道與它主人喜歡我的各種感受連接起來,而創造了相當於“嘿,這個人還不錯咧!”的模式。同時,我腦中跟生理愉悅感相關的一組新的神經元連接,也開始互相交談,於是我也開始想著“嘿,也許狗是和善的!”之後,每次我再去拜訪這位朋友時,這個新模式就會增強,而舊的模式則會愈來愈微弱,直到最後我終於不再怕狗了。
    以神經科學術語來說,這種以新模式取代舊模式的能力稱為“神經可塑性”,藏文則稱之為“雷蘇容哇”,可略譯為“柔軟性”。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禅思专栏

    归档
    (7) 有所緣的禪修
    (6) 無所緣的禪修
    (5) 禪修身體的姿勢
    (4) 禪修為何能對治恐懼
    ​(3) 禅修的益处
    (2) 禅修的觉知
    (1) 谁是我们的老板?

    分类

    All

    RSS Feed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