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講到要想成為猴子心的主人,需要通過禪修。禪修就是給猴子心一份工作。猴子心有了工作它就可以暫時的變得馴服。那麼是誰在給猴子心分配工作呢?是覺知(awareness)!你有覺知嗎?當然有!
什麼是覺知呢?覺知就是我們與生俱來的心的那種了知的特質。覺知一直與我們同在。它就在那裡。好像一個特別的意識。這個意識知道它自己,經驗著它自己。你有念頭或者情緒,覺知都知道。它知道“哦,我很開心”,”哦,我在想”。因為有覺知,我們可以正常地判斷和生活。如果沒有覺知,我們便沒辦法運作,沒辦法擁有任何體驗。有趣的是我們常常都不會去覺察或認出這個覺知的存在。而我們雖然不能沒有覺知,卻可以在不認出它的狀況下運作。這就是我們稱之為平常的覺知(ordinary awareness)。
平常的覺知有兩種形式。一種形式的特徵是散亂。比如開車。我們的手和腳在操作,我們的心卻想著晚餐要吃什麼,孩子為什麼不聽話。在這種散亂下,我們雖然把車開到了目的地卻不記得是怎樣開過來的。我們的覺知是模糊不清的。第二種形式的特徵是專注。比如醫生做手術,他一定要很集中精力注意病人的身體和變化。在這種專注下,注意力是在覺知的客體(病人的身體和變化)上,而不是去認知覺知本身。
所以平常的覺知不能讓我們看到並揭開心的本然面目,也就不可能讓我們找到調服訓練心的方法。如果要想獲得心的自由,我們需要認出覺知本身。這就是我們稱之為禪修的覺知(meditative awareness)。
禪修的覺知就是在我們看花的時候,不僅要把注意力放在花上,還要把花做為輔助來認出覺知的存在,你知道你在看花。正所謂你走路的時候,你知道你在走路;你開車的時候,你清清楚楚的知道你在開車。這種知道,對當下分分秒秒一舉一動的清楚了知,就是禪修的覺知。
什麼是覺知呢?覺知就是我們與生俱來的心的那種了知的特質。覺知一直與我們同在。它就在那裡。好像一個特別的意識。這個意識知道它自己,經驗著它自己。你有念頭或者情緒,覺知都知道。它知道“哦,我很開心”,”哦,我在想”。因為有覺知,我們可以正常地判斷和生活。如果沒有覺知,我們便沒辦法運作,沒辦法擁有任何體驗。有趣的是我們常常都不會去覺察或認出這個覺知的存在。而我們雖然不能沒有覺知,卻可以在不認出它的狀況下運作。這就是我們稱之為平常的覺知(ordinary awareness)。
平常的覺知有兩種形式。一種形式的特徵是散亂。比如開車。我們的手和腳在操作,我們的心卻想著晚餐要吃什麼,孩子為什麼不聽話。在這種散亂下,我們雖然把車開到了目的地卻不記得是怎樣開過來的。我們的覺知是模糊不清的。第二種形式的特徵是專注。比如醫生做手術,他一定要很集中精力注意病人的身體和變化。在這種專注下,注意力是在覺知的客體(病人的身體和變化)上,而不是去認知覺知本身。
所以平常的覺知不能讓我們看到並揭開心的本然面目,也就不可能讓我們找到調服訓練心的方法。如果要想獲得心的自由,我們需要認出覺知本身。這就是我們稱之為禪修的覺知(meditative awareness)。
禪修的覺知就是在我們看花的時候,不僅要把注意力放在花上,還要把花做為輔助來認出覺知的存在,你知道你在看花。正所謂你走路的時候,你知道你在走路;你開車的時候,你清清楚楚的知道你在開車。這種知道,對當下分分秒秒一舉一動的清楚了知,就是禪修的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