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噶的历史与今天
“德噶”来自藏文Tergar. “Ter”在藏文中意为“宝”,指的是能够使痛苦减轻,激活我们自身最大潜能,并最终达到证悟的智慧和方便。“gar”在藏文中意指聚集和能使许多人或元素集聚在一起。因此,“德噶”可以理解为人们聚集在一起的一个地方,在这个地方大家共同发掘至高无上的宝藏,或促成这个发现宝藏并转化自身的原因和条件集聚。
德噶在这里专指藏传佛教的一个传承。这个传承始于17世纪后期,由第一世明就仁波切同他的两个儿子共同建立的。它主要是由藏传佛教中两个伟大的支流合并而成 - 噶玛噶举传承和宁玛派传承。其中噶玛噶举传承的成分更多些。
历史上,德噶的噶举传承主要通过转世的大宝法王噶玛巴(从第10世开始)和大司徒仁波切(始于第8世)口传给各位转世的明就仁波切得以延续。而宁玛派传承则通过伏藏,并通过很多宁玛派和噶举派上师之间的互动得以承袭。这一世的(第七世)明就仁波切就是从当代的第十二世泰锡度仁波切和萨杰(Saljey Rinpoch)仁波切那里得到了噶玛噶举传承,而他的宁玛派传承则主要来自他的父亲乌金祖古仁波切和纽秀堪(Nyoshul Khen Rinpoche) 仁波切。
由于德噶传承在它发展的不同阶段把两个传承深刻完美的结合起来,使它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学生,而成为他们学习和实践修行的沃土。
今天的德噶传承在承袭了这一丰富的历史之上,还增加了当今第七世明就仁波切的独特方式。他不仅纳入了现代化的教学工具,还不局限于佛教,把他的教导开放给各种背景和信仰的人们。
德噶传承的创建
从一开始,德噶就是一个非常注重实修的传承。在17世纪后期第一世明就仁波切是一个已经证悟的瑜伽士,他居无定所,足遍各地。他同他的两个儿子共同创建了德噶。而他的两个儿子实际上也是转世喇嘛 。在开始的时候,他的学生们聚集在一个营地( GAR)。他的教导就在帐篷里进行。最终,他们在西藏东部康巴省的德格附近建立了一个寺院,起名为Tergar Rigdzin Kacholing 。
由于第一世明就仁波切没有世俗的牵挂,就由他的儿子们照看寺院,而他自己就自由自在地把大部分时间用来传播法教。这使得当时在西藏由于政治动荡已经日渐衰落的噶举派传承得到振兴。
德噶最重要的伏藏包括Dorge Drolo,Pema Benza和Union of Wisdom and Method Longevity Practice由明就仁波切口传给第10世大宝法王噶玛巴,第八世泰锡度仁波切和其他传承的上师们。之后每一世噶玛巴和泰锡度仁波切都继续持有这些伏藏的口传。
大部分的德噶传承的早期历史,包括第二世和第三世明就仁波切的传记,都已经由于很多藏文典籍被销毁而失传了。
20世纪西藏的德噶
在18和19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德噶的第一座寺庙建立了两个闭关中心,一个尼师院,和一个小的佛学院,并成为泰锡度仁波切的八邦寺的一个分支而有效地运行着。德噶还有一个卫星佛学院叫Namlong寺。虽然比较小,但德噶中心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实修的条件。第六世明就仁波切就曾在这里教导过100多位僧侣60多位尼师。
当第16世大宝法王和年轻的12世泰锡度仁波切离开西藏流亡到印度的时候,第六世明就仁波切也加入其中。加泽(Gase)仁波切(第一世明就仁波切长子的转世)留在德噶寺,但他之后被关押在监狱里。寺院里的所有一切都被抄走了,寺院也被彻底摧毁了。
1982年加泽仁波切被释放出来,他就与Pema Karpo仁波切(一个虔诚的德噶修行者)一起共同开始重建寺院。这是个十分艰巨的工程。在克服了许多障碍之后,他们成功地建起了一个小佛殿和一个闭关中心,并慢慢恢复了僧团。起初只有八九个僧侣,但最终其他的德噶僧众也都陆续回来了。当僧侣开始进入闭关中心闭关且返回的学生也越来越多时,德噶僧团在西藏开始盛行起来。
德噶传承的演变
从17世纪后期到现在对德噶传承产生影响的诸多因素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噶举派和宁玛派的传承上师之间的不断互动,特别是噶举派的噶玛巴们和秋吉林巴(Chokgyur Lingpa)传承伏藏的持有者们之间特别密切的关系。第14世噶玛巴就是这些接受德噶伏藏口传的主要对象之一,他从秋吉林巴本人那里得到灌顶。祖古Samten Gyatso(秋吉林巴的孙子)把同样的灌顶传给第15世噶玛巴卡洽多杰。
乌金祖古仁波切(祖古Samten Gyatso的侄子,是许多法教的口传持有者,也是第7世明就仁波切的父亲)在他的一生中通过与噶举派和宁玛派的上师们交换许多法教和口传而不断地扩展了德噶的传承。最值得注意的是,他把十分重要的口传Chokling Tersar给与了第16世噶玛巴让炯日佩多杰。他也把大圆满三部分之一的Dzogchen Desum口传给16世噶玛巴和敦珠仁波切,顶果钦哲仁波切,以及许多噶举派和宁玛派的喇嘛们。
在四个较大的噶举传承的派系分支中,乌金祖古仁波切沿袭的是巴绒噶举传承。而由于第15世大宝法王是他的根本上师之一, 而使他与噶玛噶举传承结下深厚因缘。而在宁玛传承方面,他拥有了19世纪最伟大的三位宁玛上师的完整的法教。这三位上师是秋吉林巴,蒋扬钦哲旺波和第一世蒋贡康楚仁波切。他还持有一个特别亲近的秋吉林巴新发掘的伏藏口传。这个伏藏是莲花生大士所有的法教的灌顶、口传、和口诀的总汇,这个伏藏是由他的曾祖父大伏藏师秋吉林巴再度发掘的。乌金仁波切把它传给了许多喇嘛,包括噶玛噶举传承的主要心子们。
在乌金祖古仁波切的一生中噶举派和宁玛派之间的所有交流都为他的第四个儿子第7世明就仁波切奠定了一个深刻丰富的发展环境。从儿时起,第7世明就仁波切就亲眼目睹了他的父亲把法教传给了从各种各样的宗教和世俗背景的人。受到父亲这种无派性的做法的启发,明就仁波切对用什么样的教导和方法才会使来自其他文化背景的人得到最大的受益充满了好奇。他曾与他的一些老师们尤其是他的父亲和萨杰仁波切讨论这些问题。从他们那里他得知,有一个悠久的传统教法,可以追溯到古印度,这个教法把佛教哲学思想体系中禅修的精髓,例如保持正念的禅修和慈悲的践行,以经验式的方法可以很容易地被改编,用以传授给那些来自其他信仰和文化背景的人。
传承的今天
明就仁波切的愿望是让佛教徒和非佛教徒都能接触到德噶传承的精深的理论学习和实修的传统,包括那些忙碌于现代生活的人,让教法可以受益尽可能多的人。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完善,明就仁波切开发了一个由三个轨道组成禅修训练体系:
在明就仁波切的指导下,由德噶的喇嘛们支持和各地中心的努力,这三种修行轨道已经在世界各地开始广泛传播。德噶已经扩展出来,在世界各地发展了德噶中心和当地的修学社团。
德噶仍然继续为僧尼提供传统的寺院教学。这些以藏传佛教为导向的寺院继续充当八蚌寺系统的自主分支机构。这些寺院都是在泰锡度仁波切和法王噶玛巴的指导下,特别地融会了明就仁波切传承的独特的精神教义。
在20世纪90年代初,明就仁波切前往中国,并在第一次访问西藏的德噶寺时,德噶寺为他举行了坐床认证典礼(与他1988年在印度的第一次坐床典礼共鸣)。明就仁波切募集资金翻新德噶寺的殿堂,并且改善了260位僧侣和100 位尼众的生活与学习条件。
1999年,泰锡度仁波切请求明就仁波切在印度菩提迦耶(佛陀证悟的地方)兴建一所新的寺院。在2000年,泰锡度仁波切给与明就仁波切一块合适的土地用于建设新寺院。菩提迦耶德噶寺于2006年建成。在2010年,各地的300多僧人来到这所寺院学习。为保持德噶传承的实修传统,即使最年轻的僧人也必须在寺院里每天进行禅修练习。传统的佛教课程也随着时代的进程加入了基础科学以及其它传统学科的学习。每年冬季在菩提迦耶正觉塔的噶举祈愿大法会期间,德噶寺还承担法王噶玛巴的年度访问。
寺院教育既需要理论学习也需要实际修行,因为菩提伽耶德噶寺主要是面向实修,而不是偏重高等的理论学习,明就仁波切希望建立一个佛学院。他的哥哥措尼仁波切,慷慨地把位于尼泊尔加德满都的维瑟林寺院赠给了他作为佛学院。明就仁波切把维瑟林寺院做了一些改进之后在2010年作为佛学院重新开放,现有80人就读。明就仁波切还计划为国际学生也开发一个学术研习和禅修的课程。
所有德噶的活动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
德噶在这里专指藏传佛教的一个传承。这个传承始于17世纪后期,由第一世明就仁波切同他的两个儿子共同建立的。它主要是由藏传佛教中两个伟大的支流合并而成 - 噶玛噶举传承和宁玛派传承。其中噶玛噶举传承的成分更多些。
历史上,德噶的噶举传承主要通过转世的大宝法王噶玛巴(从第10世开始)和大司徒仁波切(始于第8世)口传给各位转世的明就仁波切得以延续。而宁玛派传承则通过伏藏,并通过很多宁玛派和噶举派上师之间的互动得以承袭。这一世的(第七世)明就仁波切就是从当代的第十二世泰锡度仁波切和萨杰(Saljey Rinpoch)仁波切那里得到了噶玛噶举传承,而他的宁玛派传承则主要来自他的父亲乌金祖古仁波切和纽秀堪(Nyoshul Khen Rinpoche) 仁波切。
由于德噶传承在它发展的不同阶段把两个传承深刻完美的结合起来,使它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学生,而成为他们学习和实践修行的沃土。
今天的德噶传承在承袭了这一丰富的历史之上,还增加了当今第七世明就仁波切的独特方式。他不仅纳入了现代化的教学工具,还不局限于佛教,把他的教导开放给各种背景和信仰的人们。
德噶传承的创建
从一开始,德噶就是一个非常注重实修的传承。在17世纪后期第一世明就仁波切是一个已经证悟的瑜伽士,他居无定所,足遍各地。他同他的两个儿子共同创建了德噶。而他的两个儿子实际上也是转世喇嘛 。在开始的时候,他的学生们聚集在一个营地( GAR)。他的教导就在帐篷里进行。最终,他们在西藏东部康巴省的德格附近建立了一个寺院,起名为Tergar Rigdzin Kacholing 。
由于第一世明就仁波切没有世俗的牵挂,就由他的儿子们照看寺院,而他自己就自由自在地把大部分时间用来传播法教。这使得当时在西藏由于政治动荡已经日渐衰落的噶举派传承得到振兴。
德噶最重要的伏藏包括Dorge Drolo,Pema Benza和Union of Wisdom and Method Longevity Practice由明就仁波切口传给第10世大宝法王噶玛巴,第八世泰锡度仁波切和其他传承的上师们。之后每一世噶玛巴和泰锡度仁波切都继续持有这些伏藏的口传。
大部分的德噶传承的早期历史,包括第二世和第三世明就仁波切的传记,都已经由于很多藏文典籍被销毁而失传了。
20世纪西藏的德噶
在18和19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德噶的第一座寺庙建立了两个闭关中心,一个尼师院,和一个小的佛学院,并成为泰锡度仁波切的八邦寺的一个分支而有效地运行着。德噶还有一个卫星佛学院叫Namlong寺。虽然比较小,但德噶中心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实修的条件。第六世明就仁波切就曾在这里教导过100多位僧侣60多位尼师。
当第16世大宝法王和年轻的12世泰锡度仁波切离开西藏流亡到印度的时候,第六世明就仁波切也加入其中。加泽(Gase)仁波切(第一世明就仁波切长子的转世)留在德噶寺,但他之后被关押在监狱里。寺院里的所有一切都被抄走了,寺院也被彻底摧毁了。
1982年加泽仁波切被释放出来,他就与Pema Karpo仁波切(一个虔诚的德噶修行者)一起共同开始重建寺院。这是个十分艰巨的工程。在克服了许多障碍之后,他们成功地建起了一个小佛殿和一个闭关中心,并慢慢恢复了僧团。起初只有八九个僧侣,但最终其他的德噶僧众也都陆续回来了。当僧侣开始进入闭关中心闭关且返回的学生也越来越多时,德噶僧团在西藏开始盛行起来。
德噶传承的演变
从17世纪后期到现在对德噶传承产生影响的诸多因素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噶举派和宁玛派的传承上师之间的不断互动,特别是噶举派的噶玛巴们和秋吉林巴(Chokgyur Lingpa)传承伏藏的持有者们之间特别密切的关系。第14世噶玛巴就是这些接受德噶伏藏口传的主要对象之一,他从秋吉林巴本人那里得到灌顶。祖古Samten Gyatso(秋吉林巴的孙子)把同样的灌顶传给第15世噶玛巴卡洽多杰。
乌金祖古仁波切(祖古Samten Gyatso的侄子,是许多法教的口传持有者,也是第7世明就仁波切的父亲)在他的一生中通过与噶举派和宁玛派的上师们交换许多法教和口传而不断地扩展了德噶的传承。最值得注意的是,他把十分重要的口传Chokling Tersar给与了第16世噶玛巴让炯日佩多杰。他也把大圆满三部分之一的Dzogchen Desum口传给16世噶玛巴和敦珠仁波切,顶果钦哲仁波切,以及许多噶举派和宁玛派的喇嘛们。
在四个较大的噶举传承的派系分支中,乌金祖古仁波切沿袭的是巴绒噶举传承。而由于第15世大宝法王是他的根本上师之一, 而使他与噶玛噶举传承结下深厚因缘。而在宁玛传承方面,他拥有了19世纪最伟大的三位宁玛上师的完整的法教。这三位上师是秋吉林巴,蒋扬钦哲旺波和第一世蒋贡康楚仁波切。他还持有一个特别亲近的秋吉林巴新发掘的伏藏口传。这个伏藏是莲花生大士所有的法教的灌顶、口传、和口诀的总汇,这个伏藏是由他的曾祖父大伏藏师秋吉林巴再度发掘的。乌金仁波切把它传给了许多喇嘛,包括噶玛噶举传承的主要心子们。
在乌金祖古仁波切的一生中噶举派和宁玛派之间的所有交流都为他的第四个儿子第7世明就仁波切奠定了一个深刻丰富的发展环境。从儿时起,第7世明就仁波切就亲眼目睹了他的父亲把法教传给了从各种各样的宗教和世俗背景的人。受到父亲这种无派性的做法的启发,明就仁波切对用什么样的教导和方法才会使来自其他文化背景的人得到最大的受益充满了好奇。他曾与他的一些老师们尤其是他的父亲和萨杰仁波切讨论这些问题。从他们那里他得知,有一个悠久的传统教法,可以追溯到古印度,这个教法把佛教哲学思想体系中禅修的精髓,例如保持正念的禅修和慈悲的践行,以经验式的方法可以很容易地被改编,用以传授给那些来自其他信仰和文化背景的人。
传承的今天
明就仁波切的愿望是让佛教徒和非佛教徒都能接触到德噶传承的精深的理论学习和实修的传统,包括那些忙碌于现代生活的人,让教法可以受益尽可能多的人。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完善,明就仁波切开发了一个由三个轨道组成禅修训练体系:
- 开心禅:这是广泛适用的禅修课程,不论宗教信仰都可以修持。它包括三种形式的禅修练习:觉性禅修、仁爱和慈悲禅修和洞察力禅修。
- 解脱道:解脱道是针对对佛法有兴趣的人们,以古老的藏传佛教为基础的学习和实修的课程。课程开示了导致众生烦恼的起源和根本迷惑之处,并通过一系列的禅修方法来解除烦恼的根源,从而揭示出伴随着一切体验的本然觉性。
- 佛法深入探究课程:德噶的佛法深入探究课程是一个涵盖了佛教三乘的多年课程,包括了根本乘,大乘,和金刚乘的学习探究。这些教法囊括了全方位的佛教的见地和修持方法,从四圣谛到缘起而相互依存,进而引入佛教密续的教法。
在明就仁波切的指导下,由德噶的喇嘛们支持和各地中心的努力,这三种修行轨道已经在世界各地开始广泛传播。德噶已经扩展出来,在世界各地发展了德噶中心和当地的修学社团。
德噶仍然继续为僧尼提供传统的寺院教学。这些以藏传佛教为导向的寺院继续充当八蚌寺系统的自主分支机构。这些寺院都是在泰锡度仁波切和法王噶玛巴的指导下,特别地融会了明就仁波切传承的独特的精神教义。
在20世纪90年代初,明就仁波切前往中国,并在第一次访问西藏的德噶寺时,德噶寺为他举行了坐床认证典礼(与他1988年在印度的第一次坐床典礼共鸣)。明就仁波切募集资金翻新德噶寺的殿堂,并且改善了260位僧侣和100 位尼众的生活与学习条件。
1999年,泰锡度仁波切请求明就仁波切在印度菩提迦耶(佛陀证悟的地方)兴建一所新的寺院。在2000年,泰锡度仁波切给与明就仁波切一块合适的土地用于建设新寺院。菩提迦耶德噶寺于2006年建成。在2010年,各地的300多僧人来到这所寺院学习。为保持德噶传承的实修传统,即使最年轻的僧人也必须在寺院里每天进行禅修练习。传统的佛教课程也随着时代的进程加入了基础科学以及其它传统学科的学习。每年冬季在菩提迦耶正觉塔的噶举祈愿大法会期间,德噶寺还承担法王噶玛巴的年度访问。
寺院教育既需要理论学习也需要实际修行,因为菩提伽耶德噶寺主要是面向实修,而不是偏重高等的理论学习,明就仁波切希望建立一个佛学院。他的哥哥措尼仁波切,慷慨地把位于尼泊尔加德满都的维瑟林寺院赠给了他作为佛学院。明就仁波切把维瑟林寺院做了一些改进之后在2010年作为佛学院重新开放,现有80人就读。明就仁波切还计划为国际学生也开发一个学术研习和禅修的课程。
所有德噶的活动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
Address: 1108 E. Hidalgo Ave,Phoenix, Arizona 85040 Email: [email protected]